实验室的前身是“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文信息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经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批准在内蒙古大学挂牌成立。2024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改组后,实验室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多语种人工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为飞龙教授,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7人,其中教授8人、研究员4人、副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9人,24人拥有博士学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计划4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一层次2人、自治区“草原英才”青年创新创业一层次人才1人。实验室团队“蒙古文软件研究与开发团队”入选2012年度自治区草原英才产业创新人才团队,团队具有层次高、国际化和年轻化特点。2019年,实验室在自治区科技厅第一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以本团队为主要力量申报的“蒙古文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获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实验室面向国家和自治区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发展战略、国家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与快速推进工作需求,以多模态多语种相关技术创新为核心,突出以蒙古文为主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特色,并积极拓展在大数据、虚拟现实、图像和语音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工程化落地,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为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实验室成立以来已经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28名,硕士研究生300多名,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成长为各单位的骨干中坚力量,特别是蒙古国留学生奥根巴特尔博士已成为蒙古国计算机领域的青年领军人才。目前在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有20多名,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有300多名。
实验室于2003年和2007年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863计划课题和国家973计划专项课题,近五年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工信部电子发展基金课题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多项,获得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在国内外代表性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在TALSP、ICASSP、COLING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3项,8项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CCF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杰出奖和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研发了汉蒙文本翻译、汉蒙语音翻译、蒙古语语音识别与合成、新蒙古文与传统蒙古文相互转换、蒙古文OCR与手写识别、蒙古文智能输入法和蒙古语AI合成主播等一系列智能系统与软件,填补了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智能信息处理领域多项空白,并广泛应用于宣传、教育、政务和安全等多个领域,对少数民族语言智能信息化和内蒙古自治区智能信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传承与保护优秀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研发的“蒙古文人工智能云服务平台”荣获2022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2020年度“CCF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杰出奖,该平台是团队在蒙古文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是自治区计算机技术领域发展的重要突破。
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大学时强调,要加强对蒙古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护,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激励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团队启动了蒙古文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和相关智能平台的建设工作,并主持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基础建设项目“蒙古文古籍文献数字化工程”,提供了古籍文献识别与检索、图像修复、古籍文献知识库等核心服务。该工作为蒙古文古籍的保护和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与蒙古国科学院合作,启动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基于深度学习的蒙汉语音翻译关键技术研究”,研发了新蒙古文与汉文相互语音翻译系统,该项目对中蒙两国文化旅游交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本着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原则,与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如与中标软件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符合蒙古文国家标准的“中标麒麟蒙古文操作系统”和“中标普华蒙古文office”,软件已上市实现产业化;与科大讯飞合作建立了联合实验室,研究蒙古语语音识别、关键词检测和蒙古语语音合成技术,共同承担了“面向少数民族语言的智能语音技术及系统研发”科研课题;与工信部电子四院共同承担了“蒙古文标准符合性检测平台”研究工作。
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 二、实验室主任简介飞龙,男,蒙古族,1985年生,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人。现任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蒙古文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内蒙古自治区多语种人工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内蒙古大学北疆民族语言文化交融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鹏城实验室兼聘研究员。内蒙古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入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高层次培养人才和青年创新创业一层次人才,获得内蒙古“五一劳动奖章”、内蒙古“最美职工”、内蒙古“青年五四奖章”、内蒙古“草原文化传承之星(园丁奖)”和内蒙古大学“乌可力优秀青年教师奖”等荣誉。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在TASLP、ICASSP、COLING等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9项,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CCF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杰出奖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任务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1项、内蒙古政府重大基础建设项目1项、内蒙古关键技术攻关项目2项等。研制了“北疆文化古籍资源库平台”、“蒙古文人工智能云服务平台”、“银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统(蒙古文版)V1.0”、“蒙医药知识库”、“蒙古语语音识别系统”“蒙古语语音合成系统”、“西里尔蒙古文与传统蒙古文相互转换系统”、“蒙古文印刷体识别系统”、“蒙古文校正系统”、“蒙汉自动翻译系统”、“奥云蒙古文智能输入法”和“蒙古语AI合成主播”等一系列智能平台与系统。
实验室主任 飞龙教授(博导)